征途二十载 奋进启新程——记五公司芷铜高速公路项目部杜红亮
“平台很广阔,但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要想再跨越一个台阶,就要以更高的目标角色对标自己的工作。”说这句话的正是中铁一局五公司芷铜高速公路项目部副经理(主持工作)杜红亮。
2003年从渭南工程学校毕业后入职中铁一局五公司,一干就是二十年,与大山为伍,从一线的技术员到肩负项目建设重任的负责人,金丽温高速公路、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宁武高速公路、G206公路、温州市域铁路、郑万高铁,在祖国的莽莽群山之间,留下了他一次次奋发攻关的成果。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杜红亮一步一个脚印,一行一进步,以扎实的技术和现场经验,在施工生产一线的“大熔炉”中锻造了一副宽肩膀,练就了一身真本领,2017年他被聘任为高级工程师,并多次荣获建设单位“年度优秀项目总工”“优秀项目管理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科技创新 技术先行
杜红亮是施工现场的实干家,也是工程管理的先锋者。在多年的施工技术管理中,他养成了刻苦钻研、奋发进取、勤于动脑、肯想办法的工作作风,他将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紧密联系,习惯在现场找答案。在他眼里技术体现的是智慧,而质量体现的是素质。作为工程人他把为社会留下一个个优质工程作为不懈的追求。
施工一线是他解决问题的主阵地,与领导班子讨论方案、向班组长了解实际困难、为各部门答疑解惑,与技术骨干一起研究新方案,新问题、新课题,优化原设计方案,他紧牵牛鼻子,抓好源头,使现场施工更为人性化,安全质量管理全面受控。
谈到科技创新,杜红亮有道不尽的话:“所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通过查阅资料、邀请专家指导等多种方式进行充电强能,了解隧道行业及国家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工法,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持续做好创新工作,技术先行、引领生产。”
说出不作,是为妄语;说到做到,堪称实干。回顾芷铜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过程,杜红亮把技术革新视为项目腾飞的“虎翼”,根据业主提出的“品质工程”创建新要求,不断鼓励技术创新,严格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的“四高”标准,提高施工科技含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解决各项施工难题,全速推进工程进度。
在他的带领下,技术团队大胆探索实践,项目创新增效蔚然成风,小创新、小改革不断,生产效能大幅度提高。项目部积极推广“风冷式”止水带焊接工艺、水压爆破技术、二衬可视化端模等工艺和技术,进一步提供隧道施工质量和效率。2022年4月,芷铜高速公路建设全线开展首件制优质样板工程现场观摩会,项目部采用的玻璃钢文化石隧道洞门墙技术,因具备方便现场拆装、整体一次成形,外观美等优势获得湖南省高速集团及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并被全线推广应用。
勇挑大梁 显露身手
杜红亮说,铸造品质工程,实时高效的履约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2年4月,时任项目总工程师杜红亮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主持芷铜高速公路项目部工作。虽说十多年担任项目部总工和副经理的经验他游刃有余,可全面主持项目部的管理职责是全方位的,以前的工作岗位,都是单一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生产管理,他顿感压力倍增。这个舞台对他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尽快进入角色,与上级单位积极沟通,虚心请教,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他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管理智慧也逐渐凸显出来。他以身作则,项目部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平安工地”考核、“品质工程”创建成果斐然,项目部施工管理、安全、质量、进度、团队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有声有色,在全线建设单位中一路领跑,喜报连连,椿木山隧道出口工艺工装配套施工技术通过优质样板工程观摩点验收,同时包揽了业主多次平安工地考核第一名。
一花引来百花开,2022年7月,项目部接到了协办湖南省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现场观摩会的艰巨任务。他与团队发扬“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良作风,白天进现场,晚上进会场,双手抓,双手硬,一方面科学组织,周密筹划做好观摩策划、筹备、部署。另一方面做好各方协调,狠抓现场安全质量生产工作。
正是由于杜红亮的韧劲和狠劲,激励着项目部团队斗志昂扬,积极应战。在公司后台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下,观摩会流程部署周密、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先进的全工序大型机械配套、创新的工艺工法、规范整洁的施工现场、标准化党建和“一会三卡”等工作亮点的展示获得了全省各级观摩人员的一致好评,业主单位芷铜高速公司发来贺信,称“一局品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项目部全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令人放心。这是杜红亮和项目部团队用行动赢得的荣光。
图幅有边 人才无界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决定项目建设稳健推进核心因素。杜红亮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
“杜总看着很严肃,其实他是非常关心员工成长的,工作上有什么问题他会给你直接指出来。在技术例会上他给青年员工讲课,教技术要点和现场注意事项,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倾囊相授”单足阳说到。
严管厚爱带精兵。杜红亮善于察人之长、聚人之长、用人之长、展人之长,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整体提高项目团队的综合能力。在杜红亮的心中人才培养始终是项目建设的重要指标,他倡导实施“导师带徒”“一对一结对子”工程“雁阵计划”等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在项目日常管理中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活动,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从宁武高速公路项目再到芷铜高速公路项目,他培养的项目管理精英骨干在不同的项目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风风雨雨二十载,从血气方刚到淬炼成钢,杜红亮身上那份属于一局人特有的坚定与执着越发闪耀,他带领项目团队创效创誉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他坚信,有明确的目标、实干的作风、钻研的精神,必能冲过激流险滩,驶向目标的彼岸。
杜红亮近影
杜红亮讲解“四新技术”